专家视野

引企入校如何帮学生铺平就业路?

时间:2023-01-16 作者: 来源:现代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网

产教融合作为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其作用日益受到重视,不但帮助学校培养出更多掌握新技术新工艺的企业急需人才,还能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得益于产教融合,不少职教生提前找到了心仪的工作,可以安心等待毕业。

春节临近,就读于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的何小波早早回到家中。作为2023届毕业生,学校的钢筋翻样“订单班”让他提前确定了心仪工作。

为实现学生能力与企业需求相匹配,近年来,产教融合作为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其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双元制”“学徒制”“订单班”等具体模式也被越来越多地提及和应用。2022年12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其中提到要坚持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产教融合、产学合作,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打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产教融合具备哪些优势,如何实施和深化,理想的产教融合模式是什么?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产教融合实现三方共赢

同样将于今年毕业的曹文静,是浙江纺织服装职业学院时装管理专业的学生,目前在学校合作企业博洋集团旗下唐狮品牌实习。

2022年下半年,通过选拔,曹文静进入校企联合成立的服创麦田班。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她和近20名学生开始到店铺实习。曹文静告诉记者,在培训时,企业方面的老师会给学生讲陈列、产品规划等课程,在店铺实操时,有资深业内人士教如何接待顾客、熟悉店铺货品、分析款式亮点、了解销量及补货信息等,“以前我可能不知道学这个专业毕业后能去干什么,但是这次实习后,我会更清楚自己需要往哪个方向继续努力”。

“订单班”是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探索产教融合的路径之一。据该校发展规划处副处长李超介绍,“订单班”学生数量占比约10%,得益于这种产教融合模式,学校毕业生在建筑行业头部企业的就业率在50%。

“校外的老师教得偏实际一些,也会讲企业内部的知识,这对于我们开阔视野,提前熟悉工作岗位有很大帮助。”何小波说。

博洋集团新媒体学院院长、浙纺服职院企业导师陆志强表示,从企业方面看,产教融合一方面有利于企业优先选拔优秀人才,另一方面有利于自我品牌推送,学生在接受培训和实践过程中,会对品牌和企业形成抢先性认知,提高企业社会知名度和认可度。

浙纺服职院副院长杨威在采访中表示:“将龙头骨干企业、新兴科技企业的先进技术、管理运行经验迅速地转化为教学资源和辐射到广大中小企业中,不但帮助学校培养出更多掌握新技术新工艺的企业急需人才,还能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多方式打破人才需求与供给盲区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的钢筋翻样“订单班”已经开展到第10届,学生二年级或者三年级时,企业会到学校和学生进行双向选择。

“例如,中建一局需要100个具备钢筋翻样专业基础的学生,就从不同专业选择学生组建一个‘订单班’,学校、企业、学生签订三方意向性协议,企业根据需要确定人才培养方案,也会派老师来给学生上课。学校原有的教育教学体系原则上不动,根据企业个性化需要对部分课程进行微调。”李超介绍说。

除了“订单班”,该校还同时实行“学徒制”,重点应用在建筑机械类专业,也有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训设备。

“‘学徒制’实行项目制,企业和学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相应课程,实行双导师、双基地、双考核,但是这种合作模式更偏工厂逻辑,招生即招工,其培养针对性更强,灵活性不如‘订单班’。”李超直言。

杨威表示,在多年探索中,学校根据不同规模、类型企业的情况,探索了分层分类、精准对接的产教融合模式,“以学校和浙江区域纺织服装企业的合作为例,与雅戈尔、博洋、太平鸟等纺织服装龙头企业共建‘双师’基地、‘产业学院+研究院’,开展实习与就业、现代学徒制改革等方面的合作”。

陆志强告诉记者,2022年,企业在学校成立博洋创业学院,从学生入学起就介入部分课程,后续也会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状态,对课程进行定向开发。“现在的职业教育容易出现一个现象,即用工企业招聘的毕业生,因为缺乏实践经验,招进来后发现根本就用不了,学生离开学校后进入工作岗位也发现,学校老师教的与企业要求做的不一样。”陆志强说,“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学生在毕业前有更多实操经验,打破用人单位与学生之间的盲点盲区。”

应因地制宜、因校制宜

从企业角度看,陆志强认为,企业参与产教融合,需要考虑清楚,这样做是为了解决眼下的人才招聘问题,还是为了三五年后能实现可持续性的就业面优化目标。从长期讲,产教融合对企业、学校、学生都能带来长远利益。

“企业与学校之间在认知体系上存在天然的差异。遇到这种情况,要多与学校沟通,双方找到折中的、切实可行的方案。”陆志强说,在学生方面,企业更多地还是遵从于学校要求或者指导,配合学校来对学生开展相应培训工作。

李超认为,比较理想的产教融合模式,首先要有地域特色,各地区发展重心不同,企业状况也不一样,所以在产教融合上要考虑地方性产业布局。其次,学校也应该做到因校制宜。整体上看,“校中厂、厂中校”这种模式是教育和产业深度融合的方向。

针对目前很多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积极性不强的现状,杨威认为,主要原因在于企业考虑到效果产出周期长和需要投入的成本高。面对这种情况,政府和行业部门要加强政策引导和经费扶持,进一步调动企业将最新技术和设备用于校企共建实训平台和向职业学校、高校和培训机构购买培训服务的意愿和积极性。

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田志磊接受记者采访时建议,职业教育应更好地融入区域产业,其中学校、企业与政府的角色是取决于其所生长的“土壤”。目前来看重要的是,政府应该在产教融合政策和说法上坚持连贯性,增强校企合作信心。企业方面应加强行业协会的作用,针对职业教育形成集体行动,让企业诉求得到实现。

(记者:陶稳)


关闭

版权所有 18新利苹果客户端备案号:陕ICP备06002608号陕公网安备:61012502000138号

电话:029-81481188(院办) 81481111(招生)地址:西安市鄠邑区人民路8号 邮编:710300 建设与运维网络中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