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2023年9月19日第三版刊登了我校党委书记张卫平、校长刘敏涵的署名文章,全文如下:
18新利苹果客户端建校65年来,积极与行业企业、军工单位、地方政府、科研院所等单位建立协同发展机制,以教育链对接产业链,以专业群对接产业集群,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打造“政行企校”共同体,培育军工特质工匠人才,服务制造强国战略。
打造“政行企校”共同体 服务制造强国战略
学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深入推进政、行、企、校合作办学,全力实现四方协同一体化育人。在陕西省军民融合办公室的指导下,联合省内80余家军工企事业单位,组建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教育集团。学院与西安工业大学、陕西科技大学等高校建立深度合作关系,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等在陕企事业单位保持紧密联系,发挥各相关主体作用,推动产教全要素融合。
学院立足装备制造业专业优势,共筑面向智能制造领域的“三院一坊两中心一基地”。“三院”即学院与头部企业事业单位共建“FANUC产业学院”“航天产业学院”和“兵器工匠学院”;“一坊”即学院依托西门子公司在电气化、自动化和数字化领域的领先优势,联合共建“西门子工坊”;“两中心”即校企共建“智能检测实训中心”“工业机器人中心”;“一基地”即“智能制造虚拟仿真实训基地”。
依托“三院一坊两中心一基地”,学院打造6个共同体,即产业学院和工匠学院实施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运营模式,形成管理共同体;共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研制专业教学标准,形成专业共同体;柔性引进卓越人才共建教学创新团队,形成师资共同体;联合制定核心课程标准23项,合作开发《机电设备控制与检测》等教材51部,形成课程共同体;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开展实践教学和产品试制,形成实践基地共同体;建成智能制造培训中心、西门子工坊等,联合培养企业新型学徒和员工,形成社会服务共同体。
深化产教融合 协同培育军工领域工匠人才
学院精准对接产业、行业和社会需求,共建一批现代产业学院、现场工程师学院,入选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国军工文化教育基地。
学院联合西北机电工程研究所、西北工业集团等大型军工、航天单位,携手发那科、西门子等智能制造头部企业,组建了全国机械行业智能制造人才培养联盟和军工装备智能制造产教协同创新联盟,同时配合“三院一坊两中心一基地”产教融合实践体系优势,为专业集群发展夯实基础。
学院在中航工业庆安集团有限公司等设立了13个校企合作工作站,开展工学交替人才培养;与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西安北方惠安化学工业有限公司等投资1200余万元,共建“科学仪器应用示范中心”;与西北机电工程研究所、西北工业集团等军工企业共建“兵器工匠学院”;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现场工程师学院。
学院依托“戴姆勒铸星教育”“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精诚英才培育”等产教融合项目,实施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开设奔驰订单班、比亚迪精诚英才班等50余个订单班,受益学生超过50%。同时聘请张新停、杨峰等大国工匠组建教学团队,建成4个具有军工特色的“技能大师工作站”,开展军工大师讲堂、大师技能培训进课堂等系列活动。
学院还与政府、行业、企业合作,共建一馆(国防科技展馆)、两廊(军工文化墙、文化长廊)、三场(砺剑广场、吴运铎广场、工匠广场)、三基地(劳动教育基地、思政教育基地、美育基地)、一平台(红色匠心网络资源平台)五大载体。撰写“军工故事”系列读本,融入课堂教学环节,实现专业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凝练“军工案例”系列教材,融入学生实践教学环节,培育学生关心国防、热爱军事、勇于探索的精神;收集“军工实物”300余件,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建成了军工特色鲜明的校园环境,着力培育军工领域工匠人才。
推动科教融汇 促进科技成果反哺人才培养
科教融汇需要科技创新和教育教学汇聚一体。学院持续加强技术技能创新积累,助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主动融入产业的技术进步链条、融入企业的生产研发环节、融入行业的技术发展趋势,将企业先进技术、装备及信息等资源优势,转换为教育教学优势,促进科技成果反哺人才培养。
学院整合原有的工程中心、研究所等机构,重新组建4个研究所、5个协同创新中心;联合西安市鄠邑区、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等,推进“秦创原·鄠邑大学科技园”项目落地,助力科技研发与项目攻关,开辟了“政行企校”协同创新的新途径。近两年,学院成立10支科技服务团队,校企联合研发服务项目150多项。学院累计获得国家授权专利90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50余项,发明专利授权数位居陕西高职院校前列。
学院聚焦高端产业,将加快科技创新、服务国防科技工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根本使命,在人才培养、技术服务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院在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荣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创历史最好成绩;2名教师获得“全国服务型制造应用技术技能大赛”全国一等奖。“航天高端制造陕西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获批建设,学院荣获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奖9项,居全省高职院校前茅。
办学65年来,学院培养了10万余名分布在兵器、航空、航天、船舶等行业的优秀毕业生。未来,学院将依托西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结合西安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集群优势,发挥装备制造业专业优势,夯实“政行企校”共同体,加大培育军工特质工匠人才力度,更好地服务国防科技工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张卫平 刘敏涵)
原文链接https://epaper.gmw.cn/gmrb/html/2023-09/19/nw.D110000gmrb_20230919_4-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