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职教集团化办学讨论:集团化办学怎样来判定

时间:2013-02-27 11:59:11 来源: 作者: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虽然呈现蓬勃发展之势,但也遇到“形式”大于“内容”的困境,从办学组织、办学行为到办学机制都需要进一步加以明确界定。

何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对于这个问题,还有许多人不明就里,我们有必要为集团化办学勾勒出自己的指标体系。通过指标体系,可以对某种办学模式是否属于集团化办学的范畴做出明确判断,这也是促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与保证。

指标体系的制定依据

作为判定性的指标体系,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内涵是制定这一指标体系的内生性依据。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指具有集团特征的组织机构,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深化产教结合、校企合作为主线,整合政府、行业、企业、科研院所、职业院校各方面力量,而进行的集约化、规模化的职业教育办学行为。其目的是实现职业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发展,全面增强职业教育的办学活力和服务能力,其宗旨是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它包含了行为主体、共同利益、价值取向、联结纽带、主要活动、行为宗旨等6个方面。

指标体系的构建是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发展实践服务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指标体系的确定必然要考虑集团化办学发展的应然与实然状况两个方面。应然状态是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发展的理想化状态,必须要在指标体系中予以体现;实然状态是构建指标体系的重要实践依据,它所反映的是目前国内外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发展基础与现状。国内外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经验为指标体系的构建打下重要的实践基础。

指标体系的内在逻辑

根据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内涵与基本特征,可以从办学组织、办学行为、办学机制、办学效益4个方面构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指标体系,这4大要素作为一级指标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缺一不可。其中办学组织是指实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组织机构,是职业教育实施集团化办学的组织基础;办学行为是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核心内容,体现了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主要任务;办学机制是决定这一办学模式能否高效运行的制度基础,是推动集团化办学可持续发展的内部动力;办学效益是指通过集团化办学对教育发展、经济及社会发展所能做出的贡献,它是反映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水平的重要外在标志。

在4个一级指标下,演绎分解出15个二级指标,借以进一步突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基本特征属性与内在的规定性。办学组织下设4个二级指标:办学主体、组织属性、联结方式、组建形式;办学行为下设4个二级指标: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科技研发、社会服务;办学机制下设4个二级指标:产权制度、管理制度、监督评价制度、投入机制;办学效益下设3个二级指标:教育效益、产业效益、社会效益。

指标体系的具体内容

办学主体,即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参与单位。一般来说,应至少有三个或三个以上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组织机构。包含来自政府、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科研机构或其他社会团体的多个成员单位,并且要具有核心主体。

组织属性,即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组织载体。集团成员在集团化办学中属于合作关系,集团本身是由多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实体构成的组织机构,具有非营利性的性质,是准公益性的社会组织,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与效益是其主营业务。

联结方式,即在实施集团化办学中,各成员单位间的联结纽带,是集团化办学的维系力量。目前常见的有三种主要联结方式:一是以协议、合同、集团章程等契约形式为纽带进行联结的契约型;二是成员单位凭投入的资本产生相应的股权或产权关系而形成的资产型;三是成员单位之间既有资产联结又有契约联结的资产和契约混合型。

组建形式,职业教育集团可以有多种组建形式,包括:区域型、行业型、复合型、特色型、涉外型等。

专业建设,包括设置专业与调整专业的过程,这也是调整学校与社会关系的过程。专业建设主要包括社会发展需求的追踪,制定专业培养目标与规格,制定专业教学计划,进行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教学方法革新,建立人才培养预警和动态调整机制,适时调整专业设置。

人才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集团化办学的核心目标。通过集团化办学深化校企合作,促进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包括专业与课程开发、实训基地建设、教育教学管理等;促进产业链、岗位链、教学链的深入融合,提高人才培养吻合度;创新中高职衔接的系统化人才培养,促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科技研发,这是以职业院校为主要成员单位的职业教育集团的一项重要办学活动。职业院校、企业、科研院所联合开展产品研发、技术攻关等,为行业企业的发展提供技术与科技支持。

社会服务,是集团化办学的重要职能,包括积极开展社会培训,有效促进充分就业、提高就业质量。如面向集团成员单位开展员工在职继续教育与培训,面向农村年轻劳动力等人群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产权制度,是一种制度安排,明确集团各成员单位对于所投入资源的所有权、专有权、支配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在集团化办学中,合作各方应产权归属明晰,实行资源共享与成本分担,互惠互利。

管理制度,建立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行业组织、职业院校、企业参加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联席会议制度,对集团化办学进行统筹、协调;借鉴企业集团的组织方式,设立层级分明的组织管理系统,成立由各利益相关方所组成的理事会/董事会、常务理事会、秘书处,以及专业委员会相关机构;制定完整的集团章程、管理制度,包括合作内容、合作分工、成本分担、利益分配等。

监督评价制度,是保障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质量与效益的重要制度基础。建立并完善集团运行监督与评价制度,对人才培养质量、集团运行效益进行科学评价。

投入机制,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提供基本的资金保障。建立包括政府财政专项投入,行业企业以资产、设备、技术等形式投入,职业教育市场化融资等多形式、多元化的投入体制。

教育效益,提升职业院校的管理水平与办学水平,实现人才培养规模化,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职教集团的品牌效应凸显,办学活力增强。

产业效益,面向行业企业开展技术服务,职业院校深度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研发,推进科技成果转化;面向行业企业开展高技能和新技术培训,为行业企业发展提供优质人力资源支撑。

社会效益,提高职业教育经济贡献率,促进职业教育资源与其他社会资源的交流与合作,提升职业教育社会认同度。(高鸿 高红梅 赵昕)

(作者单位:辽宁教育研究院)

集团化办学典型模式选登①

产教融合的“校企一体”模式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一些国有企业出现困境,导致其举办的学校举步维艰,相继关停并转;同时,国企改制也给校企产权重组提供了机遇,使校企一体职教集团的诞生成为可能。校企一体职教集团具有产权重组形成的核心层、契约关系形成的紧密层、利益相关的松散层这样多元化的主体结构。集团核心层各成员单位的所有权不变,但使用权由牵头学校行使,实现校企教学人员与生产人员一体、教育教学与企业生产全面融合。

实例:河北省曹妃甸工业职教集团

由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的河北省曹妃甸工业职教集团在“前校后厂,校企一体”基础上逐步发展,相继托管、兼并、买断了15家企业和职校,整合校企资源,并根据办学需要对相关企业进行教育化改造。企业接受集团牵头学校的管理,校企共同承担教学和生产双重职能,集团核心层实现知识链、教学链、产业链、利益链的“四链融合”,教学人员与生产人员交叉任职、双岗双责,全面实现教学目标生产目标、教学过程生产过程、教学人员生产人员、教学管理生产管理、教学效果与生产效果的“五项对接”。集团理事会设立校企一体化管委会,协调校企活动和利益关系。集团牵头单位在曹妃甸新校园中建设了12万平方米厂房用于集团企业,丰富了校企一体的内涵。

城乡联动的“以城带乡”模式

在破解城市职业教育生源不足和农村职业教育学生就业难的发展难题中,一些职业学校组成职教集团,充分利用集团优势和纽带,以城带乡,城乡联动,合作办学,一体发展,促进校企合作与资源共享,实现职教集团成员间的互利共赢,有效地增强了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促进了职业教育的规模发展。

实例:河南省信息技术职教集团

河南是农业大省,城乡二元结构特征明显。河南省信息技术职教集团紧贴省情和校情,以城市名牌中、高职学校为龙头,以农村中职学校为主体,以龙头学校的品牌专业为纽带,吸收相关行业、企业及科研单位组建而成,成员为16家省内职业学校和6家省内知名IT企业。利用职教集团平台,推进城乡学校联合招生合作办学,先后在中心城市职业学校与农村职业学校结成了近60个“对子”,联合招生6400余人。由城市学校在农村学校办分校,城乡学校推行教学一体化,城市学校为农村学校培训专业课师资、提供实训条件、安置学生实习、开展技能鉴定,以集团名义联系就业单位,统筹安置学生就业等,推动了以城带乡、以强带弱。(马元兴 叶东)

《中国教育报》2013年2月27日第5版

关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