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新闻

培养实用人才是职教的出发点也是最终的归属

时间:2013-02-27 11:58:13 来源: 作者:

在职业教育饱受社会偏见、职教育人质量久被诟病、职教吸引力长期低迷不振的当前,中国教育报职教周刊今天刊发的几篇报道,着实令人振奋。娓娓道来的平凡故事之中、看似普通的做法背后,折射出来的是学校管理者们对职教办学思路和育人理念的参悟。

他们没有忘记职业教育为什么出发。

众所周知,职业教育是我国庞大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拉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和助推科技创新的重要动力源泉。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的中高等职业教育早已分别占据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然而,职业教育在其发展过程中却长期遭受歧视,经常遇到重重困难,以致许多职教办学者的信心受到打击、信念面临挑战,普遍出现怨天尤人、畏难不前,甚至得过且过的现象,这无疑会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带来隐患和阻力。

职业教育需要“正能量”。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学校的办学实践给我们做出了表率,他们以务实的举措和创新的探索诠释了职教应该怎么办和办了职教为什么。

于服务社会中彰显价值。在我国现阶段的人才选拔机制中,职业院校的学生大多是中考或高考中的失利者,没能考取重点高中或大学是他们心中永远的痛,步入职业院校之后,自卑与他们如影随形,自弃是很多人的常态选择。这些心理障碍的客观存在,不仅增加了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管理的难度,而且还造成他们因心理自锁而消极对待学习和生活,不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如何解开他们的心结、开启他们的心扉、提振他们的信心,是职业教育面临的最艰巨任务。陕铁院学生通过坚守国家铁路大动脉体现自己的专业价值和人生价值,通过星夜检测钢轨、服务春运感受甘做幕后英雄的伟大,在反哺社会中培养自豪和自信。青岛华夏职教中心学生在为空巢老人和困难家庭送“福”的过程中,强化了自己的社会责任和角色自信。而常州纺织服装职院学生更是在利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的活动中,因为“帮商场免费做面料知识讲解”、“服装柜台的营业员都认识我了”、“顾客还以为我是营业员”而感到骄傲和自豪。职业教育做到这个份上,有谁还能说它不成功呢?

于回馈家人中提振信心。职业教育长期不被看好,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学生家长。现实中,正是因为家长们嫌弃职业教育没出息,才会有那么多的学生宁愿复读重考,甚至辍学打工也不肯屈就职校。所以,要想破解职业教育生源紧缺的难题,根治职教缺乏吸引力的杂症,除了强化内涵发展,通过提升育人质量来改善职业教育的社会声誉之外,设法消除家长对职业教育的成见,堪称行之有效的治本之举。常州纺织服装职院正是摸准了家长的思想脉搏,才结合专业特点和年级特征给学生布置独具特色的寒假作业,让学生自己选面料、自己量尺寸,并亲自为父母做成新衣服。可以想象,当父母穿上孩子为自己定做的合身新衣,其内心的感受肯定比享受一次孩子“洗脚”要强烈得多、美妙得多。通过“检阅”孩子的“作业”,他们对孩子所学的专业加深了了解,更对职业教育改变了看法。当他们在春节走亲访友时美滋滋地夸奖孩子的“杰作”时,他们不但认可了职教、宣传了职教,更是在提振孩子的信心。

于弘扬感恩中坚守本真。曾几何时,动手技能成了职业教育的代名词,似乎职业教育的职责就是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这种功利化的观念不仅有违教育的本意,也完全忘记了职业教育为什么出发。中国教育报曾以“高职教育应走出‘制器’时代”为题对此进行了非常透彻的阐述,强化了职业教育应当“育人”而不是“制器”的宗旨。淄博职业学院动员学生放弃难得的寒假,急企业之所急去顶岗实习,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和大局意识;青岛华夏职教中心组织学生走进社区提供服务,拜访老师感念师恩,培养的是立足社会、走向成功的能力和素养;常州纺织服装职院强化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应用,是将立德树人与专业教育融为一体,从而坚守素质教育的本真。

教育是一门艺术,同时更需要良心和责任。面对差强人意的生源质量,职业教育更需要琢玉般的细致和化腐朽为神奇的智慧,将学生培养成一流的实用人才,将信心不足的“失意者”培养成朝气蓬勃的职业人,这是职业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最终的归属。(王寿斌)

(作者系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高教研究所副所长)

《中国教育报》2013年2月27日第6版

关闭

Baidu
map